(转自:兰花集团)
6月20日,大阳煤矿3408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开始生产投运。作为该矿首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这一关键工程的落地,不仅标志着该矿在智能化转型中迈出突破性步伐,更成为扭转当前生产形势、重塑稳产高产信心的“关键棋局”。从地质挑战到技术攻坚,从跨领域协作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3408工作面的诞生,是智慧矿山建设与团队协同作业的生动实践。
谋定蓝图精训团队
3408工作面承载着该矿高效生产的厚望:走向长1232米,倾向长210.5米,可采储量高达201.4万吨,平均煤厚5.8米,预计回采周期17个月。
为确保智能化建设“蹄疾步稳”,该矿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领导核心的智能化工作室,负责全面工作。由于该工作面位于四采区背斜一翼,大仰角开采与复合构造成为该工作面的首要挑战。为确保系统的适配性与可靠性,机电科紧锣密鼓,反复进行三机论证,结合煤矿智能化建设标准,将地质数据与设备参数反复推演,最终绘制出该矿首份智能化综放工作面技术蓝图。跨专业组建的“智能化安装小组”,深入设备厂商开展“嵌入式学习”,从液压系统原理到电控逻辑架构,笔记堆叠成技术“知识堡垒”;智能化开采学习团队赴相邻煤矿开采现场,学习先进经验,为后续安装运维打下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构建体系
“把液压系统当血液,电控系统当神经,机械设备当骨骼。”——3408工作面的安装,是一场精密的“生命体构建”。综掘一队与安装队化身“钢铁缝纫师”,在昏暗巷道中完成三机设备的组装、运输与精准对位;综放一队与智能化小组手持图纸,在支架上攀爬穿梭,完成液压管路的“血管铺设”,构建起动力传输网络。电控系统安装更是“神经编织”的繁琐作业,智能化小组将千余条线缆与传感器按事先推演的图纸“像素级还原”,上传感器捕捉设备工况,联驱动器构建协同指令,接电源激活系统脉络,最终让“机械骨骼”在数据驱动下实现自主协作。全体参建人员夜以继日,从零到一搭建起采煤机记忆割煤、支架自动跟机、视频AI预警等智能化生产体系。
磨合提效持续深耕
试生产当日,采煤机滚筒轰鸣渐起,刮板机与皮带机满载着兰花炭滚滚运送。集控仓与指挥中心大屏上,工作面及顺槽各节点清晰可见,矿压云图实时绘制,采煤机运行轨迹等动态显示。初采阶段,面对全新设备搭载的新型系统,人与物都会经历一段磨合期。队组在学习智能化的同时,更注意基础系统的维护,严格管控液压系统的供液质量,建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运维理念,确保全周期使用水处理、高压过滤、反冲洗、先导滤芯、回液过滤五大供液净化防线。生产技术科、地测科等职能科室也可借鉴智能化管控平台数据,利用矿压云图动态调整支护策略,根据采煤机运行轨迹、底板倾角报表等校验人工数据,革新日报模式,推进技术管控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智能化小组在跟班过程中,通过记录分析硬件、软件在各生产环节遇到的问题,充分研判自动化向智能化迈步过程中,系统在感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难点、痛点,持续探索应用边界。
3408智能化综放工作面的投产,是该矿以科技破解地质困局、重塑生产信心的里程碑。未来,这片“钢铁与数据共舞”的智能化工作面,将持续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践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目标提供一份大阳答卷。
供 稿 : 大阳煤矿 田维维 张 政 张三磊 黄 炅
校 对 :肖雨露
审 核 : 杨泽煜
信钰证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