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时值第15个世界肝炎日,由央视网主办的“齐携手,共赴没有乙肝的未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活动以“光影”镌刻中国乙肝防治三十余载征程,记录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体系成果,并呼吁加强医防融合与多方协作,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部署。
作为活动核心环节之一,央视网特别制作的《千万微光,共克乙肝》主题短片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防治三十年的壮阔历程。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学系主任崔富强教授表示:“本次首映的纪录片生动反映了中国慢乙肝防治事业从‘艰难起步’到‘全球典范’的发展历程。”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王宇指出:“每个接种疫苗的孩子、每位坚持治疗的患者,都是点亮消除乙肝希望的光点。”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携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进行了联合调研,并发布《乙肝综合防治现状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一方面,针对“治存量”与体系建设的挑战,完善政策保障,做好三医联动,加大投入尤为必要。此外,还需要从加强检测发现,扩大筛查,推动抗病毒治疗覆盖等方面自防到治全面强化病例诊疗全程管理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调研也提出了对于患者与社会层面的破局建议。面对患者治愈预期,加快乙肝治疗新型药物研发更为迫切;用“大数据”科学引领防治进程,有望更好地推动乙肝信息化建设。在全社会层面,需进一步注重减少乙肝歧视,注重健康宣教与患者心理支持工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首席专家贾继东教授介绍:“三十年来,乙肝治疗不断进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不断提高、而价格不断降低,治疗目标也从早期的‘雪中送炭’逐步走向‘锦上添花’。目前已经能够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从而大幅度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与会嘉宾表示,唯有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政府牵头、社会协同的协作模式,才能推动乙肝防治再上新台阶,朝着“没有乙肝的未来”阔步迈进,让“社会共治消除肝炎”的主题在实践中更具生命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姬薇)
信钰证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