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情经过
西汉时期的著名儒学家董仲舒提出了深刻的“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上与人间的事务是相互感应、密切相连的。具体来说,当人间社会和平安稳,风调雨顺,百姓和谐生活时,天上便会降下祥瑞;而当人们偏离正道、礼乐崩坏、道德沦丧时,天则会施以灾难或通过奇异的天象来警示人间。董仲舒的这一学说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两千多年,深入了民众的心中,成为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之一。
各朝各代的帝王都十分看重天象的影响,尤其是对祥瑞的出现感到极为重视,并对灾难则格外忌惮。历史上,经常会见到诸如“嘉禾”或“麒麟”等祥瑞现象,每当此类神奇的现象出现时,朝廷大臣便会立即上表报告,纷纷表示庆贺,皇帝们也往往会展现出显而易见的高兴与满足。而当遇到像日食、地震这类天灾时,君主和大臣们通常都会非常忧虑,反思自己的错误,甚至会发布“罪己诏”,向天请求宽恕自己治国中的失误。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夏季六月初五,在山东省曹州巨野县发生了令人瞩目的“麒麟”祥瑞事件。据说,一头母牛所生的奇异生物被目击,外形奇特,体态像鹿,尾巴像牛,并且全身覆盖着鳞片,鳞缝中还夹杂着一些紫色的毫毛,头部布满了花纹,灿烂辉煌。这个消息传开后,当时的山东巡抚岳浚感到十分兴奋,他立即上报雍正皇帝,并建议将这一祥瑞的事件宣扬出去,以显示皇帝的治国之功。
展开剩余64%雍正皇帝在收到这一消息时也深感惊奇,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治理国家成效的奖励,对自己的辛勤付出感到些许安慰。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反而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雍正下令谦虚地表示,虽然他感动于天降祥瑞,但近年来农业情况不佳,因此不希望大肆宣扬此事,以免过于歌功颂德。
二、文献原文
山东巡抚岳浚疏报。曹州钜野县民李恩家,本年六月初五日,牛产瑞麟,颐身牛尾,遍身皆甲,甲缝有紫毫,玉定文顶,光彩烂生,实为盛德瑞徵。请诏付史馆,宣示中外。
上谕曰:
山东地方,前岁被水,百姓不获宁居,去夏今春,雨复愆期,朕遣官发粟,赈恤多方,幸好未至流离失所。即京师去夏今春,晴雨亦不均调,西北两路不得已用兵,征戍将士,露出于外,备极劳苦,朕心戒惧修省。但知感上天垂象示儆之恩,不敢望嘉祥之诞锡。今闻瑞麟产于东省,实增愧悚。该抚奏请诏付史馆,宣示中外,皆属虚文,将朕朝乾夕惕,对越上天之悃忱,晓谕天下臣民共知之。
背后的真相
然而,令人生疑的是,仅一年后,四川永贤乡又传来类似的“瑞麟”事件。这次的“麒麟”竟然是由一头母牛在田间所生,而且它的外形比山东发现的要更为高大,浑身闪耀着青色光芒,覆盖着闪闪发亮的鳞片。这一消息也迅速引起了当地官员的关注,他们纷纷上表庆贺。
这让人不禁想起古人所说的“牛生麒麟,猪生象”的话语,或许这正是当时人们对“麒麟”这一瑞兽的来源的解释。然而,从现代的眼光来看,我们显然知道,这些所谓的“瑞麟”只是地方官员为了取悦雍正皇帝而编造的谎言。正如俗话所说,“龙生龙,凤生凤”,毕竟一头普通的母牛是无法生出麒麟这一神话生物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
发布于:天津市信钰证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